防災科技學院坐落於燕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從首都天安門出發,沿長安街驅車東行30多公里,便來到全國“防災減災”領域首家高等教育學府。在近40年的發展中,發揚“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求真務實、團結奉獻”的優良傳統;立足行業,面向社會,不斷發展,為國家防震減災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那麼,防災科技學院是以怎樣的理念和先進的治學思想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呢?
   先進的文化思想在校園中流淌
  大學文化是什麼?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作為我國僅有的專門從事防災減災教育的高等學校給出的答案是:文化是一種思想,文化是一種精神,文化是一種動力,文化是一種生命。正如十八屆三中全會所強調的“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促進高校辦出特色爭創一流。”這就是這所學院向高水平特色大學邁進的行動指南。翻開學院“十二五”規劃,總體目標赫然醒目:鞏固已取得的成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成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大學,使學院成為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教學應用型高等院校,把學院建成為國家防災減災事業人才培養基地、科技創新中心、文化輻射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防災科技學院始建於1975年,隸屬於中國地震局,是我國以防災減災高等教育為主,具有理、工、經、管、文等學科門類的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2011年被教育部列為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工作建設單位、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多年來,在“人本治校、特色立校、人才強校、和諧興校”的理念引領下,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為主體,兼有研究生教育、成人學歷教育、行業技術培訓等並存的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的現代辦學體系,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時代開拓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走進該校,氣勢恢宏的“明德樓”,彰顯著防災科技學院的雄姿;來到用“博士帽”造型建造的“圖書館”,校史陳列館就像一部史書,向人們講述著這所學院的輝煌;佇立在國內首座用青銅澆鑄而成的由我國古代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模型前,一種厚重的歷史責任感油然而生;走進具有應急避難功能的運動場、體育館和具有防震減災文化的“問地園”,還有匯聚國內四大火山的火山石標本的“思玄園”,它向學子們講述著地質結構的變遷;信步在“銘省廊”,展示著年度國內外重大自然災害事件;來到仿真實驗室,各種防震的建築模型應有盡有;就連在辦公樓、教學樓的鋼筋混凝土的框架上,也專門留有可供學子們學習的“防震實物加固體”,上面清楚地記載著防震抗震的各種數據……特別是學院南北兩個校區的大門內分別矗立著兩塊巨石,上面天然形成的圖案,似江河流淌,堪稱是“鎮校之寶”;“崇德博智,扶危定傾”的辦學思想在這裡孕育而生。
  環顧整個校園,先進的文化充分體現了“一草一木總關情,一牆一磚都育人”的精髓。“仁愛、嚴謹、儉樸、擔當”的景觀石,深刻地詮釋著學院“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激勵著師生“防災減災、仁愛擔當”的社會責任感。就連校園道路、建築樓宇、景區名稱,都充分體現了學院的辦學特色和思想文化。走進各主要建築內,一面面特色文化牆給人以強大的生命力。
  向高水平防災特色大學邁進
  解讀防災科技學院創新的文化特色品牌,學院黨委始終認為,高校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肩負著創新民族文化、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培養防災減災專業人才的雙重重任。學院作為教學應用型的大學,更應承擔起傳承民族文化的光榮使命,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為此,學院審時度勢地提出了“以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著力打造具有中國氣派、大學品位、防災特色的校園文化,為國家乃至世界防災減災教育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學院黨委書記齊福榮坦言,為實現這一目標,學院堅持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堅持教學應用型本科定位不動搖,堅持教學中心地位不動搖。堅持以防災減災教育為特色,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學科建設為支撐,以專業建設為龍頭,向高水平防災特色大學邁進。
  為此,學院始終將發展戰略定位在:“立足防震減災行業,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創建具有優質教育資源、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多科性、教學應用型本科院校,使學院發展成為防震減災基礎人才培養的核心基地。”實現“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有一定研究發展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深入挖掘防災科技學院的特色文化品牌,它的閃光點還在於:近40年的辦學歷史和文化底蘊,既是學院的一筆寶貴財富,又是學院創新發展的根本所在。
  多年來,學院始終圍繞“培養什麼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兩大核心命題,總結出了“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求真務實、團結奉獻”的學院精神;“崇德博智、扶危定傾”的校訓;凝練出了“仁愛、嚴謹、儉樸、擔當”的校風;創作出了充滿生命力的“大愛無疆”的校歌、教師誓詞和校徽……所有這些文化的形成,全面地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突出了以防災減災為核心的品牌文化。
  此外,“5·12”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社團活動月、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地震應急疏散演練等已形成了學院的文化品牌;還有學生會、大學生藝術團、社團聯合會等三大組織,校園廣播台、校園電視臺、校園網、防災科技學院報等四大校園媒體,以及建立在三河市五福托老院、燕郊西城街道辦事處、北京市太陽村等10多個青年志願者服務基地,都為學院的文化建設增添了光彩……
  近年來,大學生藝術團多次參加地震系統、河北省的文藝匯演,獲各類集體獎項30多次、獲單項獎200多人次。大學生範雷傑榮獲2013年團中央“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提名獎;學院獲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組織獎、全國高校藝術展演優秀組織獎、中央國家機關青年“夢想達人秀”總決賽一等獎、河北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先進集體。不僅如此,學院還四年榮獲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稱號,連續兩年蟬聯“中央國家機關十大優秀‘根在基層’調研實踐活動”稱號,院團委榮獲“全國五四紅旗團委”、“中央國家機關五四紅旗團委”、“中央國家機關青年文明號”、“中國地震局直屬機關青年文明號”等多項榮譽稱號。
  一所高水平的防災特色大學猶如一朵盛開的奇葩,在我國防災減災領域散髮著迷人的芳香……
  (宏火 海霞 王維新)  (原標題:特色文化耀京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t77utlkf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